刚开业3天又停业 北京培训业开启第二波关停潮:已吃土5个月
文丨铅笔道记者 希言
刚开业又停业,紧接着继续“吃土”——教育培训创业者内心的那把火苗,刚刚点亮了10天,又被新一波疫情浇灭了。
6月初,北京地区学校开始复课。6月9日北京教委召开发布会,培训机构可以申请线下营业。
这一切都像是命运的玩笑。谁都无法预料的是,通知下发仅仅才3天,北京疫情二次爆发:防疫从三级响应升为二级响应,中小学停课,培训机构线下业务一律停止。
而此前,培训机构已经遭遇长达5个月的停业期。
在银网中心,语文培训机构一听堂大门紧锁,门上挂出通知,要出租其场地的1/3;新东方、朴新等机构虽然开着门,但不见学生与家长的身影;有的机构倒是稍显热闹,但传出来的却是老师上网课的声音。
附近的办公楼,有些空置近半,即便租金降了30%,机构还是要退租。
有从业者估算,疫情期间,整个海淀每天至少会有1-2家线下教育机构关停。有机构调查了疫情中1459家教育机构的情况:数据显示, 29%的机构可能倒闭;36.6%机构经营暂时停顿;25.4%经营出现部分困难处于勉强维持状况;79%的机构账上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
继续蛰伏,坚守与转型依然是北京线下教培的现状,已经安静了5个月的培训行业,再次陷入静寂无声。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海淀黄庄迎来“最长假期”
6月16日晚9点,北京海淀一家线下教育机构员工贾政,接到公司群里的一条通知:不要太早休息,等到夜里11点,可能会有紧急通知。
当天晚上10点多,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防疫从三级响应升为二级响应,跟着就来了中小学停课,恢复线上上课,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止线下课程和教育活动的消息。
贾政第一时间就感觉不妙。果不其然,新闻发布会之后,他就收到领导的紧急通知,受北京疫情二次爆发影响,线下业务需要继续蛰伏,希望大家维护好自己的学生和家长,“继续坚守,不要倒在黎明前。”
疫情爆发至今已有近5个月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贾政无比期待生活和工作能够回归正常。很多次,家长问他机构什么时候能够上课,贾政只能告诉他们:“我也在等通知,唯一知道的是,所有学校都开学复课了,线下机构才会被允许经营。”
在北京疫情二次爆发前,包括贾政在内的线下教育从业者们觉得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自6月以来,北京地区学校逐步开学,北京市教委宣布校外培训机构可以申请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了。
但这仿佛是命运的一次玩笑,先给人希望,再将其破灭。
作为一家以线下为重心的教培机构,贾政的公司坐落于海淀黄庄,这个位于北京四环西北角的地方,因为“宇宙培训中心”的称号名传中国教育界。
人们常说,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方圆几公里之内,汇聚了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八一学校等各路名校。在海淀黄庄,几乎没有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巨额生源就是最好的市场,海淀黄庄因此逐渐成为教培机构的汇聚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海淀黄庄周边有上千家教培机构,夸张点说,出了海淀黄庄地铁站,随便指一家视野内的办公楼,里面就有几十、近百家教培机构。
曾经的海淀黄庄就像一架超速运转的快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是现在,没有假期的海淀黄庄在疫情期间静悄无声,刚要复苏却再次沉寂。有的机构上午刚刚通知家长,校区已经开始进行防疫消杀,所有教职员工已经完成了核酸检测,一到两周内可复课;下午就又遗憾地通知家长们,复课又延期了。
铅笔道也实地探查海淀文化艺术大厦与银网中心这两个课外培训班喜欢聚集的“据点”,盛况早已不在,能看到的只有门可罗雀的现状,空置近半。
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教育机构们都没开课,有的机构会安排个别几位工作人员值班,但咨询报班的家长们却不见踪影。
“什么时候复课?不知道啊。”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回复。
在银网中心这座20层的大厦里,主做初中语文辅导的一听堂,大门紧锁,门上挂出通知,要出租其场地的1/3(约260平米);新东方、朴新等机构虽然开着门,但也不见学生与咨询家长的身影;有的机构里面倒是稍显热闹,可传出来的动静却是老师上网课的声音。
要么死亡,要么坚守
最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调查了疫情中1459家教育机构的情况,发布了《疫情期间培训教育行业状況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 29%的机构可能倒闭;36.6%机构经营暂时停顿;25.4%经营出现部分困难处于勉强维持状况況。报告还显示,79%的机构账上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
现实中,教育机构的死亡事件也在不断上演。
在本轮疫情爆发几乎同时,有消息称,位于北京的四家思贝姆儿童成长中心直营校区突然关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60位家长需要维权退费。
此外,北外儿童英语因为资金问题停止运营,超过200名学生已经缴纳了学费,金额超过百万,目前遇到的困难就是无法正常退款。
有从业者估算,疫情期间,整个海淀每天至少会有1-2家机构关停。大机构可能是关闭、撤销某个校区,但是品牌还在,那种只有一两个网点的中小机构可能就直接倒闭了。海淀黄庄虽说有上千家机构,但是大多数都是一两百学生的规模,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们早已为复课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审批通过。”创业者于锦说道,“结果,天不遂人愿。”
包括海淀黄庄地区在内,于锦创办的教育机构在北京共有7家线下门店,招生主要面对低龄儿童和中小学生,课程涉及语数外、音乐、美术等多种门类。受疫情影响,他的这些学校已经空置了近5个月。
“原本想着三四月份就能复课,账面可流动的资金也只能撑到5月份。”每月20日,是他给老师们发工资的日子,面对日渐减少的账面金额,他常常焦虑到难以入眠,只能反复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每年这个时候,于锦公司的暑期班在这个时候早已经被报满了,可现在节奏被完全打乱。没有业务、没有进账,没有流水,什么都没有,剩下的只有慢性死亡。
2020年开年时的于锦原本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元旦回来,他租下了海淀黄庄场地隔壁的办公室,扩大规模,打算抢占一把春季招生的红利。可是现在,场地早已经装修好,离开门迎客仍遥遥无期,办公室除了空置在那里继续交着租金,已经没有其他办法。
身为“宇宙培训重心”,海淀黄庄自然寸土寸金。沿街的底商每平米租金成本在10元/天以上,教育机构最扎堆的银网大厦和新中关中心普遍都在每平米15元/天以上,比肩国贸附近的一些5A级写字楼。
活下去,一定要保证现金流。相比开源,节流更易实行,而占成本大头的房租也是创业者们的首要开刀对象。
今年4月,有媒体做过调查,在北上广深运营的教育项目,平均退租率约15%。能够按时交房租的,仅有一半,其它的都有拖租情况出现。
“海淀黄庄新中关大厦以前租金都是每平米在12块以上,现在很多业主的心理预期都是每平米9块、10块也能接受。”一位招租经理对媒体表示,“虽然租金降下来了,但是教培机构该退租的还是退租。”
据了解,疫情爆发后,新中关大厦多家教培机构选择了将租用面积缩小,比如原本租了500平,现在直接换成了300平,还有的在租期到期后,直接搬到了附近租金比较便宜的地方。在银网中心,年后退租的面积也早已超过了1000平。
水土不服的“线下转线上”
线下无法开业,机构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把业务搬到线上。对失去线下经营场所的教育机构而言,这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空间,还有经营模式。
但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开个网课那么简单,除了上课方式发生变化外,在来势汹汹的在线玩家面前,线下机构的优势被稀释到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是盘踞海淀黄庄多年的资深线下机构,类似挑战也在威胁着他们的根本。
疫情期间,为了维持生存,创业者陆肖决定将自家机构的课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且前期所有的课程都采取免费策略。即便如此,营收增长依然没有见到成果,难以达到过去线下的水平。
对于陆肖而言,首先,从线下到线上,第一个挑战来自业务能力与转型成本。
就业务能力来说,海淀黄庄区域的本地化的线下机构在当地有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渠道、圈子维护得不错,就能活得滋润。
“但疫情一来,我们几乎毫无准备,一下子全都懵了,自己的线下优势已经够突出了,从来没想过要去做线上。”他介绍,在疫情前,很多线下机构几乎没在认知和资源层面规划过线上业务。
就转型成本来说,假设一个线下机构完全是零起步转型线上,什么都自己做,成本会非常高。招人、买服务器、买带宽、开发测试,然后验证、做内容和录课,少则需半年,多则提前一年规划。团队的组建,至少七八个人才能确保系统运转。这些算下来,没几百万的初期投入,很难启动。
其次,第二个挑战来自教学效果与复购率。
“有一次直播课,外教那边网络质量出现问题,频繁掉线,最后直接无法登陆了,直播间里剩下6个小朋友面面相觑,场面极其尴尬。”一位家长讲述了孩子去上在线英语课的经历。他给孩子本来报名的是线下的外教课程,但因为至今无法复课,机构也临时上起了在线课。
他感觉,比起其他专门做线上英语课的机构而言,这家机构的课程设置确实效果不佳。一是使用的是第三方线上教学系统,很多在线的互动操作体验不佳;二是教学内容其实还是把线下课内容直接搬到线上,很难吸引孩子。“与那些集AI对话、游戏互动、动画、音乐等于一体的在线教育课相比,线下机构的线上课显得太粗糙了。”
线下机构是否应该坚持转型,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转型线上的付费效果。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的幼儿教育老师反映,“尝试过转线上,但失败了,孩子太小,线上课老师完全没办法控场。家长不愿意继续付费,有很多退费的。”
这些,或许是疫情期间大多数转型线上的线下教育机构所要面对的的共同境况。
线下教培机构转战线上,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那些出手阔绰、技术占优的在线教育企业们。线下经营的教育机构,一旦失去了线下真人辅导这一体验感的壁垒后,在竞争中确实不占上风。价格、效率、体验、品牌……几乎找不到与线上机构可以竞争的优势。
“即便前路苦难重重,线下教培机构想要渡劫,除了坚守与转型试水,别无他法。”一位行业人士对铅笔道表示,其实现在也是线下教培机构转型的时机。对于线下机构来讲,全线上很难做利润与获客,纯线下又没有办法去应对疫情,增加坪效。
在他看来,“线下教培的弊端一直都存在,疫情过后,学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更多机构可能会走OMO(线上线下结合)的路子,这样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
近日,北京市新闻发布会发出消息,要各学校做好下学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准备。对于线下的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已经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选题。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