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零售思维拆解地摊经济
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2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大概是4320万人。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以来,成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数据来源于网络
听取儿子的建议李大爷在1688上筛选3-4家眉县的固定货源商,并逐一下单样品到家品尝,从质量和价钱方面选择最终合作货源,在1688内建立和供货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有了货源之后,开始蹲守小区周围观察小区住户的人流、购物集中时间等情况开始出摊。同时很有意思的李大爷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主动要求顾客扫码进群,进群后会很客气的多送一个猕猴桃。
B端+C端线上:上游供应链完善,确保商品供给、商品周转周期、商品毛利控制以及规模化商品数量;线上微信群,聚拢小区周边用户,通过群内的新品到货、促销信息推送、商品图片短视频分享,增加用户群体对地摊品类的认知提高复购效率。
C端线下:地摊经济的交易过程纯落地在线下C端用户中,线下用户通过面对面选品—价格对比—需求匹配,最终产生成交。属于一种典型的“人找货”模式。
线上B端+线下C端=特殊化O2O:通过有效的线上B端供应链到线下C端销售,线上线下O2O的逐渐被趋势化,且对于大部分地摊主而言,无法提供自给自足的商品生产能力,不得于依赖成熟的线上供应链满足线下品类需求。
横向差异化:各个渠道(流动点)根据用户群体/时间差异主推不同的SKU和促销形式。
纵向差异化:每个渠道(流动点)内都会有用户成交高峰期和平峰期,高峰期流量大转化高,平峰期流量平稳转化一般。对于资源投入策略更应该聚焦高峰期,合理化分配资源冲销售。
核心种子用户:第一批的种子用户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作为产品体验可以有效真实的获取用户反馈,其次对于用户的规模化提供足够丰富的传播主。通过周期内的用户进行筛选分层,根据购物频率、客单、品类等维度,抓取一小部分S级种子用户,进行二次营销触达,建立平台粘性。
主推拳头商品:拳头商品的主推非但可以在引流转化方面提供支持,且应用的广泛更是不断打造顾客心智的表现。一旦用户形成品类购物习惯,复购和留存的策略也就更显而易见。拳头商品的选择至少满足几个条件:动销率高,高频且供应链库存周转周期短。
差异化营销:对于中心化平台,用户选择性大,品类丰富交集多。需要在众多商户内脱颖而出,有了以上说的种子用户和拳头商品外,同样需要差异化营销策略。
其次对于生鲜品类,用户更看重“新鲜”,在宣传噱头上贴出12小时冷链直供保鲜,且购物时在购物袋内赠送冰袋保鲜,让用户感受到足够“新鲜”,购物袋也可以放一些小的卡片印上微信群二维码等等。从用户的切实细节需求入手,差异化的表现才能够被逐渐放大。
摊主大爷自己建立微信群,基本每天发送2-3条消息,其中包含:出摊的时间和位置、出摊的新鲜水果品种、水果的优惠价格,朴实而纯粹,我们也乐于在群里搭话和购买。不知道此群何时建立的,目前已经295个人(我们不妨拆解李大爷的微信群运营)
商品信息分享:所有有关于商品层面的内容分享,简陋一些直接拍商品图片,通过微信环境下的编辑适当注明价格和溯源信息。清晰明确告知顾客,每天高峰时段发送1-2次,提高用户下单转化效果。
出摊信息分享:对于流动选点出摊最为有效,提前在群内明确出摊地点和时间,给用户预期,每天1-2次信息分享。
促销信息分享:促销信息对于商户而言通常是丰富也是最能引导下单的环节,每天针对主推拳头商品或特产商品制定一档满减促销或者购物满赠促销,同时在微信群内分享,对于主推爆款的商品很较大转化提升。
预订预售活动:针对居家或CBD办公人群,需要订购批量商品,提前预定,商户快速整合供应链货源,预估到货时间,及时满足预定用户需求。
售后信息反馈:售后信息反馈对于微信群的沟通效率而言,实时高效。商户可通过真实的用户反馈调整和优化品类结构和购物问题,其次也能快速响应用户售后,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信任感。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