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终成团,女性题材为何又一次高开低走?

新运营4年前 (2020)发布 ilieyun
3,920 0 0
《乘风破浪的姐姐》终成团,女性题材为何又一次高开低走?
来源 | 猎云网(微信:ilieyun

作者 | 吕鑫燚、尹子璇


三十而立,我们从每一寓言里,辨认自己,也认识他人的内心,他人的真理;三十而骊,骊色骏马,飞云踏海,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更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

在昨晚,历经两个半月《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迎来了成团夜,宁静、万茜、孟佳、李斯丹妮、张雨绮、郁可唯、黄龄成团出道。微博上445亿的阅读、上千万的讨论,从商业性来说,这个节目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款以“三十而骊”作为开场主旋律的综艺,这款节目让人失望。

湖南卫视别出心裁打造的这档聚焦30+女性的选秀节目,从筹备到开播都博足了受众的眼球,可越到最后口碑越差甚至引发越看越累的评论。无独有偶,另一部聚焦30+女性的影视剧《三十而已》也是今夏热搜榜的常客,播出后豆瓣评分从8.2掉到6.8份消费女权后结局烂尾是真的三十“而已”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终成团,女性题材为何又一次高开低走?

来源:官网截图

事实上,如今的女性题材作品,仅仅是在消费女性主义。

高开低走的《姐姐》和《三十而已》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播之时,我们曾经通过《当我们pick<乘风破浪的姐姐>时,我们在pick什么?》一文来表达了对这款节目出现时的激动。

因为节目的第一期是戳到了观众的爽点的。

一是有话语权的姐姐面对节目组时,十分强势,让在多款选秀中被节目组虐惯了的观众看到了一丝曙光,也对一个不一样的女团充满了期待。

二则是这些姐姐们自身故事带来的情感共鸣,《姐姐》每一个舞台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故事,女团的舞台不再是流水线生产下的表演,更动人的表演是情感上的穿透力:18岁已经是艺人的伊能静,在52岁的年纪唱起了18岁儿子的歌;不愿再做“摇钱树”的阿朵在高压的工作下疾病缠身,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退圈,走进山里田野里做一名普通的农妇……

“如果到了那个年纪,我也能活成这样,那该多好。”

这款节目是带给观众这样的期许的。同时,节目组也给了自己一个更高的定调,就是开场白中的那段话,“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不再年轻的妈妈,有身材变形的艺人,有得过抑郁症的不能生育者,有事业不顺不火或过气的明星,她们都有自己的“大山”,而她们正在面对它。

但是在给出了极高的口号后,这款节目并没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最终,我们依然是在看一场流水线下的女团综艺。

在赛制中,为了博得现场观众的喜爱,如何让演出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最重要的问题。最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选择快歌,现场够炸够燃,而不是遵从本心选择自己想要呈现的歌曲。在接下来的舞台公演中,《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舞台上运用了和其他选秀成团的节目一样整齐划一的套路。这种方式逐渐将姐姐打磨成同样的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青春靓丽的形象,越来越同质化的姐姐让受众失去了最初的期待。

观众想看的是流水线女团吗?答案是否定的。观众想看的,是姐姐们和节目组的互相制衡,更是30+姐姐们区别与幼白瘦的独立与自我。

然而,直到成团夜的昨晚,这款节目最终贡献出来的对于女性意义的思考,仅仅局限于文案、几分钟的广告,以及张雨绮在成团夜说的那段话:“大家一直说我是独立女性,独立女性带给我什么经验和感受?首先需要有支配时间的能力,也要有和暴力和拳头说no的能力,因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么幸福和完美的。智慧和美貌是可以并存的。我还要有特别独立和敏锐的判断力,我要给我孩子知道,除了童话的美好,还有诱骗拐卖。”

张雨绮发言中关于女性焦虑与自我意识的深层次思考,在节目中没有丝毫的体现。毫无疑问,“直面年龄焦虑”是策划上的一张特色牌,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30+姐姐的魅力,但是,这也让观众心中这款节目承载的意义更厚重了一些。可事实上,这个节目对于女性意识的挖掘,并没有比《青春有你》、《创造101》多。

而《三十而已》则是另一款披着直面女性年龄焦虑的俗套伦理剧。

这部剧从三位三十岁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时,遭遇到多重压力的故事。

这样的题材是很容易出现好的情节的,但是这部剧的编剧为了体现故事性,做了一个激进的决定:让这部剧的渣男概率达到百分百。《三十而已》前半段在讲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人设,但最终都落入俗套讲起了第三者插足,似乎体现女性自我意识的方式只有撕渣男、斗小三。

而梁正贤的出现更是模糊了女主王漫妮的人设,前半部分将她塑造成一个独立的职场女性,后半部分又让她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场婚姻上。前后逻辑出现问题,使得拼搏奋斗的人设十分矛盾,仿佛在传递只有婚姻才能拯救女性的老派思想。

这两部今夏爆款都站在女性崛起的风口,享受着女性意识的红利,明里暗里用女权主义戳着观众的G点,最终却讲述了一个落于俗套的流水线的故事。

这也是让观众失望的地方所在。

崛起的女性题材

1998年美剧《欲望都市》第一季的开播,标志着欧美影视开始站在女性的角度讲故事。剧中四位30+的女主性格各异,在各自的事业上努力并取得成就。第一季的爆火后衍生了两部电影版和六部电视剧,从头至尾都在以“她”为主体展开讲述故事。夏洛特曾经因为婚姻离开职场、在重返职场无人愿意雇佣她;米兰达在女强人的身份之下学会去爱;萨曼莎经历癌症时男友依然不离不弃、但是却因为在爱中丧失自我而选择离开,那时她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台词“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

对性、爱情、友情的探讨,对平衡事业与家庭、爱情与自我的探讨,不崩塌的人设、不狗血的剧情为底色,夹杂着前卫的探讨,让这部剧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乘风破浪的姐姐》终成团,女性题材为何又一次高开低走?

来源:截图

2004年,围绕美国女性家庭生存现状的《绝望主妇》开播,反响虽好的同时依旧是围绕家庭展开讲述的故事,关于女性本身的事件乏善可陈;直到2008年《傲骨贤妻》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女主因现实的困境摒弃家庭主妇的形象投身事业,抛弃了家庭和感情的束缚,真真正正的讲述了以为女性职场的奋斗之路。

这三部剧开启了欧美市场女性题材1.0时代,自2017年维护女性权益的浪潮刮到了好莱坞,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寻求平等。在调查机构Statista针对公众的一项问答中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者都希望影视作品中出现更多以女性为主的作品。

在此之后《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致命女人》等女性题材影视剧出圈。《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给一些正在面临同样抉择的女性树立起一个标杆,不仅故事贴近现实抓住了受众的内心,更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致命女人》则通过“杀死丈夫”这一剑走偏锋的主题成就了爆款。

反观国内,张雨绮曾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衍生采访节目《定义》中说道,为什么没有女性题材作品?

其实是有过的,2003年《粉红女郎》的横空出世,开创了独特类型的影视作品。这部投资2000万的喜剧在当时琼瑶类的影视作品中抢占市场,四位女主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在这部剧里,没人刻意去讲女性,但是句句经典。让人们看到,女性自强独立,不过分依赖爱情和婚姻本身,也能在繁华都市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2011年,女性IP剧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以《甄嬛传》、《武媚娘传奇》、《花千骨》为代表的大女主逆袭影视剧蜂拥而上。但是直至后期,最每一部逆袭类影视剧的套路都如出一辙同质化严重。直到《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等都市剧和群像性的影视作品出现才缓和了这种现象。

然而,以《欢乐颂》为代表的群像性影视作品,面临着人设立不住故事讲不好的困境,2016年播出的《欢乐颂》和四年后《三十而已》面对的是同一个困境。

不同的是,如今的制作方和资本都知道,女性市场是一个香饽饽,女性题材是一个好风口。

为什么是女性题材?

为什么是女性题材?

几年前的《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掀起的浪潮远远没有结束。自6月份《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后频频登上热搜,《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的播出更是引起了社交媒体的广泛讨论。“她题材”的霸屏,代表着大女主的影视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执行制片人李行良向猎云网表示,女性主题成为热门的主要原因是影视作品的受众大多数是女性。既然受众大多是女性自然在选择剧本时会偏向基于女性为主题的故事,这类故事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据云和数据对2019年上半年TOP50剧集分析,电视剧女性观众占比达66.7%。

从受众人群角度看,影视作品和综艺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岁的女性。据艾媒数据分析影视剧的女性占比为66.7%,平均年龄为37.2岁。既然受众用户画像明显,那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自然会层出不穷。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影视作品和市场、消费、文化、受众是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的。一部影视剧在选题时会结合当下市场方向,确定题材的主题。随着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其中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作为社会的核心消费人群,影视剧在选题时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浪潮。

今年,除了可以看到《三十而已》,以及《安家》、《怪你过分美丽》、《二十不惑》等颇具话题度的剧集,接下来还有一大波女性题材剧正在排队等待播放。根据公开资料,新丽、华策、柠萌、欢娱、腾讯影业、小糖人、完美世界等公司2020年有超十部女性剧待播。

而《三十而已》背后的出品方柠萌影业也在这一波女性题材中收割红利。

柠萌影业成立于2014年,经历过四次融资最近一次是2018年由弘毅投资、五牛控股、腾讯投资等投资的C轮融资,其中腾讯投资从A轮一直到C轮。经历过四次融资的柠萌影业在估值或达75亿,曾出品《好先生》、《小欢喜》等影视剧。

在2016年B轮融资后,柠萌影业曾布局电影《旋风少女》、《绯闻男女》等效果甚微,直到《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两部关于女性主题的影视剧出现才让柠檬影业博得新一轮的关注度。

往好了说,资本的进入,正在让演艺界的女性从业者获得更多的机会,也会让更多的女性问题得到关注。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目前,女性题材做得并不好。

女性题材代表更多的观众期望

国内电视剧常见的一大问题是,大多数编剧普遍缺乏对笔下生活题材的了解和审慎。

从多数国产职场剧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豆瓣评分3.7的《创业时代》、用爱和正义感化客户的标榜”国内第一部公关题材的职场剧”的《完美关系》……

我们已经习惯了披着各式外衣讲述狗血爱情的电视剧。

柠萌影业执行副总裁徐晓欧曾在采访中表示做好作品需要三要素:“一是好故事、好人物为基础,二是人设背景、话题内核的新颖,三是有情怀符合当代价值观。”

而事实上,大部分作品都能穿上新颖的话题外衣、造出所谓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男女主角,却塑造不出不崩塌的人物和不狗血的故事。

这样的现状也投射到了《三十而已》这样的女性题材上,但是当我们谈到女性题材时候,观众期望就已经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这让这样的编剧与女性题材产生了些许的天然对立。

《乘风破浪的姐姐》终成团,女性题材为何又一次高开低走?

来源:官网截图

同时,在这个时代讨论女性题材,你必须要是基于现实的。如果说《三十而已》在一开始立住了“现实”这一基本线,只是在后期走偏,那么大部分作品连现实都实现不了。以今年出现的另一部电视剧《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为例,官方介绍是该剧讲述了四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在上海,继续寻求自身的成长,寻求爱情和友情、自我和独立的故事。但是故事里的口号居多,却空有包装没有内在的虚浮感。

更为重要的是,当一部作品打着女性主义的标签时,观众会对它有更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仅局限于是否好看,还会上升于对女性意识的探讨。这种探讨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有男女关系,可以有家庭关系,可以有事业关系,也可以仅仅是对自我内在的求索。

女性题材是风口,无疑也是更高的要求。而最终这也成了我们对《乘风破浪的姐姐》失望的原因之一。

毕竟,女性题材不等于女演员参演。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